30 天学会编程、7 天 AI 入门、40 分钟教会你如何使用 DeepSeek!
不要 998、不要 88,现在只要 9.8 就能轻松入门!
对于这些宣传语,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每一次有新的技术和商业风口出现时,相关的网络课程就会从四面八方出现,以各种方式完成收割。
以至于许多人开玩笑说,技术革命的第一桶金,永远是卖课的人先赚到。
AI 时代也没有意外,无论是前两年被戏称为中国 AI 巨头,靠卖 AI 课程"年入 5000 万"的李一舟,还是夹杂在抖音、知乎、朋友圈里的非知名卖课博主,都是这一次风口中的"弄潮儿"。
但 AI 时代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就是在全民的 AI 狂热中,原本应该面向年轻人的智商税,现在却收割到老年人头上了。
老年人,正在成为被"磨刀霍霍"的对象。
不服输的老年人,掉进陷阱?
肖兰在北京工作,她母亲远在老家湖南,考虑到母亲年龄渐长,肖兰在家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方便自己能够随时了解母亲的情况。
但是最近,肖兰却发现原本坚持养生、早睡早起的老人家却开始睡得越来越晚了。"连续几天,晚上都会看到她在桌子前‘挑灯夜战’"。
次数多了之后,肖兰也对于母亲在忙什么产生了好奇心。刚开始,老人家对此还讳莫如深,但在肖兰的不断追问下,最终说出了一个让她颇为惊讶的答案:"我在学怎么使用 DeepSeek。"
▲肖兰从监控中看到母亲正在挑灯夜读
对于这个答案,肖兰是比较震惊的。毕竟老人家已年逾六十,不说脱离学习和工作环境多年,光是其现在连智能手机都玩不明白的状态,多少难以让人将她和 DeepSeek 联系起来。
但如果只是学习,其实算不上什么坏事,毕竟活到老,学到老,也算是老年人积极生活的一种方式。
真正让肖兰哭笑不得的是,老人家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在网上报了几门 AI 课程。"一门课 2680,一门课 980,价格都不便宜。"
同样是在北京,胡静最近也发现了老父亲的"反常之处"。
"前段时间,我爸晚上突然在家庭群里分享了一个 AI 链接,我把链接复制到浏览器之后打开,发现是 ChatGPT。"
发现不对的胡静赶紧给父亲打去电话,几番追问之下才知道,老人家在网上报了一个价格 2680 元的 AI 课程。
因为这件事,胡静后来在小红书发了一个吐槽帖子,然后她惊讶地发现,自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许多有老人的家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胡静在小红书发帖后收到的评论
比如在广东的网友表示:"有一天我 83 岁的爷爷突然跟我说他要学 AI,因为他看了一个视频号,说老人学 AI 可以赚钱。"有湖北的网友说:"我妈 70,天天记笔记,学习怎么用 AI 做视频。"
不过,虽然老年人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乐此不疲,但在他们的子女眼中,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
肖兰说:"如果是正常的 AI 课程,我也能理解,但我看了一下,发现这些所谓老师,只是在讲有哪些 AI 工具、网站在哪里,怎么注册,然后简单讲讲怎么使用,所学习的内容完全不值得那个价。"
和肖兰母亲报的课程类似,胡静父亲报的课程也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 2680 元,一共 4 天的直播课,课程内容就是简单讲解一下如何登录网站和下载 APP。"胡静告诉我们:"课后他们还会给老人留作业,作业内容大概就是让他们自己去用 AI 生成视频,然后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做账号。"
"我爸一个连智能手机都玩不明白的人,他哪会这些啊,在上第三节课的时候,他就因为嫌课堂群消息太多,直接把群退了。"
虽然子女觉得这些 AI 课程就是割韭菜,但老年人却对此深信不疑。然后,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对抗就开始了。
有网友在胡静的帖子下留言:"我家现在跟你一样的情况,也是 2680 元的学费,学得热火朝天,我说是骗子,我爸说我不思进取。"
"我妈也是,昨天我跟他说 AI 如何使用这个东西不用学,你把它当工具,直接一问一答就好,我妈跟我发脾气,他说你们都把它当工具,我当然要去了解它的起源、历程才能更好地使用。"
"现在这种机构层出不穷,我妈也一个劲想报,关键是课程内容驴唇不对马嘴,都是骗人的废话,但凡讲点真东西都算了,我都要被折磨疯了。"
"我婆婆最近也看这些,但是因为我老公很反对,她现在不说实话了。"
老年人十分执着,但年轻人对这种状态也无法理解,认为这是"钱多得没处烧"。
当然,大多数家庭面对这样的矛盾,最终都是老人在子女的坚持下,进行了退款,或者保证下次不再购买。但这样的解决方案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老年人在离开了子女的"视线"之后,很快又会再次消费。
"我已经说不动了,之前报了课,我好不容易去退回来一半的钱,现在又开始去报新的了,爱咋咋吧。"
爸爸妈妈,想靠 AI 翻身
不管怎么说,学习 AI 正在老年人的圈子里成为一种时尚,他们埋头苦学,用功程度甚至不输写字楼里的年轻人。
但年轻人对此仍有疑问,"好好的爸爸 / 妈妈,怎么就突然学起了 AI 呢?"
关于这个问题,肖兰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答案是,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赚钱。
"她和我说,她在视频号上看到许多老人都在学这个,并且已经赚了不少钱。"肖兰表示,"我妈性格是那种比较要强的人,她觉得以前年轻时错过许多机会,AI 是她能抓住的最后一次机会,不能再错过了。"
同样的理由,也在成为其他老年人学习 AI 的原因。
一位广东的网友表示,他翻看了父亲关注的视频号,发现了好几个账号,他们普遍都打着" 985 博士毕业""多家 AI 公司创始人"这样的标签,以教老人如何使用养老机器人,或者用 AI 制作短视频赚钱等理由,向老年人卖课。
除了这些打着专家旗号的博主之外,也有一些老年人现身说法的案例。
比如发现有老年人发布视频号,宣扬"老年人也应该学习 AI,不要被时代落下,用 AI 赚钱"等内容,引导观众关注公众号,并下单所谓的" AI 训练营"。
此外还有一些更粗糙的视频内容,也是由老年人录制,他们说着类似的话术,比如"用 Dick 三天赚 15 万,普通人也能翻身""用 Dick 三天赚一万,普通人也能翻身""普通人如何用 AI 赚钱,Dick ske 已经给出了答案。"然后引导观众购买相关课程。
这些人在年轻人看起来颇为拙劣、且有些搞笑的宣传口号却能让老年人深信不疑,并萌生出要坚持学 AI,发家致富的想法。胡静的父亲上的课程,主题也是如何用 AI 生成短视频,通过做号赚钱。
"我妈 70,天天记笔记,学习做视频赚钱。"一位网友在胡静的评论区如此说道。
当然,对于老年人而言,学习 AI 除了赚钱之外,还有另一个无法拒绝的原因,那就是过上"向往的生活"。
作为年轻人,我们经常会因为抖音、小红书上一张好看的照片,或者一个视频而想要购买某样东西,开启一段旅行。年轻人喜欢的鸡汤,老年人也同样爱喝。
我们发现,视频平台上存在越来越多老年人拍摄的视频。这些视频中,阿姨们青春活力,容光焕发,她们和观众分享自己每天学习 AI 的心得体会。
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区,许多非常具有"老年人风格"的网友评论区积极互动:
"真的 74 了吗?女性榜样""姐姐太棒了""我们要做个时尚的老人,你是我的榜样"。
夹杂在这些赞扬的评论中间,一些人开始直接请教如何学习 AI。
比如"老师你好,豆包软件是怎样下载的啊?""理解能力接受慢,怎么使用豆包,豆包真的有这么好吗""请问那个窗口下载豆包,我也想学习" ……
我们的同事在看完这样的评论区后,不由得感慨:"当年轻人还在唯唯诺诺,每天想着地球怎么还不爆炸的时候,老年人已经激情澎湃,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学习 AI 更多成为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追求。
常回家看看,从 AI 课程解套的秘诀
事实上,对于老年人而言,无论是想要学习新技能,还是想要赚钱,亦或是想要过上自己理想的老年生活,这些都无可厚非,本质上都是很好的事情。
而从年轻人的角度,他们对自家父母的担心其实也没有错。
毕竟子女们并不是不愿意让自己的父母学习,而他们之所以对网络报课如此敏感,无非还是担心老人像购买保健品一样受到欺骗。
所以问题并不出在老人或者子女们,而是出在那些利用老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老年人进行收割的网络博主。
但这个过程中,其实还存在一些更大的问题是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那就是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一个做老年人网络课程的博主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学到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很重要,只要你能认真听他讲,他就能信任你,在你这里获得满足。
此外,年轻人很多时候也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他们看到老年人花费高昂的价格,报的是一个自己平常一看就能学会的课程时,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诈骗。
但年轻人其实忽略了,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下降了,他们再没有办法像年轻人那样去接收信息。那些在年轻人看来,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学会的东西,他们可能需要通过巨大的努力、经过多次的练习才能学会。
我至今仍然记得,过年回家的时候,教父母从 App Store 里下载软件的过程。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此简单的操作,老人家却经历几个小时仍然无法掌握。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准确地找到"获取"这个按钮。
所以,在老年人普遍被网络课程欺骗的背后,除了黑心商家的收割之外,还有老年人的无奈,和年轻人的疏忽。
年轻人可能忘了,家里的父母已经年迈,他们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精明强干,可以一肩挑起整个家庭的英雄了。
时间不知不觉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也带走了太多的东西。而作为年轻人,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原来,人,真的可以在一瞬间就老了。
所以,朋友们,不要仅仅抱怨那些无良的网课和保健品。
多找点时间,回家看看吧。